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优势和农业自贸片区贸易便利,积极借助中欧班列的贸易大通道,加快构建从产能合作到技术输出、粮食运输和金融支撑的跨国农业全链条发展体系,切实服务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助力“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一是打造境外农业园区,延伸跨境农业产业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丝路沿线国家布局建设了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农业跨境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区。采取“持股不控股”“订单农业”和“订单收购”等新型合作形式,由农业企业与当地政府、农民联合成立农业合作社及配套专业公司,实现土地、技术、资本等多种资源融合。中方负责提供优质种源和田间管理技术,园区所在国负责原粮种植、管理、收储等,原粮产出由中方企业负责统一收购,既帮助当地农民增加收入,又保障粮食产量和质量安全。
二是建强农业推广体系,提升跨境农业价值链。组建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与当地农业教学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开展广泛合作,实现农业技术、标准、设备的全面输出推广。针对当地气候地理条件,从国内引种小麦等6大类48个品种,研发培育抗锈、抗旱、高产等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提供新型大跨度双拱双膜保温大棚、水肥一体化、基质袋栽培、碳基营养肥及病虫害全程生物防控等设施农业技术,实现水肥气热光高效利用。依托杨凌现代农业产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积极推广“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带动相应农业生产装备的出口,推动跨境农业产品品质和产值大幅提升。今年以来,在境外新增试验试种小麦、玉米等作物6500多亩。截至目前,10个境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累计推广传播优良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110多个,示范辐射面积达3000多万亩。
三是优化粮食供给模式,畅通跨境农业供应链。在境外园区建设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种植与初加工基地,在阿拉山口建设农产品中转分拨中心,充分发挥中欧班列优势,在西安建立农产品集散中心,形成种植、收购、加工、物流、销售一条龙的全产业链,助力优质粮油成品、半成品进口。对于以原粮形式进口的小麦、玉米等,根据粮食运输特点,探索出散粮袋装两段运输新模式,境外到阿拉山口段采用开口漏斗车进行运输,阿拉山口到西安段采用普通集装箱进行散粮运输,有效降低运粮损耗和物流包装成本,提高粮食运输效率。
四是强化农业金融支撑,健全跨境农业服务链。针对“走出去”农业企业的跨境贸易融资需求,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依托“再贴现货币政策传导+NRA账户功能运用+跨境人民币便捷使用”三维一体的政策支持体系,创新性打造了“央行·跨境票据通”融资新模式,用足央行再贴现工具的引导支持政策,使企业融资成本下降3-4个百分点,极大提高企业融资效率,规避汇率风险,最终实现央行资金直达实体经济目标。为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探索创新农业保险“走出去”模式,从源头上保障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基本收益,为跨境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加快构建“一带一路”跨国农业全链条发展体系实践效果突出。一是推动了优质粮食进口。仅爱菊集团平均每年进口哈萨克斯坦非转基因优质油脂1.22万吨、优质面粉4700吨、有机小麦5800吨。近年来累计向国内输送优质原粮12万吨,弥补了国内小麦等部分粮食的缺口。二是促进了国内土地休耕。境外农业合作园区已建立优质粮食种植基地150万亩,计划三年内拓展到500万亩,可与国内耕地联动开展休耕,有利于改善国内耕地性状。三是完善了农业产业链条。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境外种植、初加工,境内深加工、销售的农产品产销全链条,并嵌入了农业标准化、检验检疫、跨境金融等服务,形成了稳定的跨境粮食供应链体系,有力保障了我国粮食进口安全。四是提升了农业技术水平。通过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筛选出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种子抗病、抗旱、增产等方面的优势性能,丰富种子基因库储备,促进土壤肥力提升、作物病虫防治、蔬菜高效种植以及农业节水灌溉等方面的管理水平,为我国种质资源安全和农业技术水平提升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