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

热门搜索 : 成品油  光伏  项目 

  •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市区发改动态>>
  • 正文

强化后续帮扶举措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千阳县移民搬迁县城安置区典型案例

来源:宝鸡市发展改革委 点击量:0 发表时间:2024-01-04 10:45

  近年来,千阳县全面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坚持“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强化帮扶政策、加大要素投入、加强指导服务,以实施后续帮扶项目为抓手,强化工作举措,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千阳县移民搬迁县城安置区安置人员涉及全县7个镇23个村,共安置易地搬迁脱贫户325户,1093人,隶属千阳县县城城关镇西新区社区(简称西新区社区)管理,西新区社区乡村振兴工作队严格执行省市县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各项政策方针,为搬迁群众提供贴心服务,确保搬迁群众安心又暖心。

党建引领聚合力

  健全组织机构。设置社区党支部,下设党小组,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完善社区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社区制定了《居民议事规则》《居民公约》方便居民议事,完善决策程序。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党支部每年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对社区党员进行培训教育,增强政治素养。强化组织队伍。建立社区下派干部、专职工作者、志愿者、网格员考核评价机制,配强社区干部队伍,选派2名熟悉党务和群众工作的同志担任支部书记和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实现社区“双书记”全覆盖,筑牢战斗堡垒。压实工作责任。建立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创新社区党员“积分管理”考评机制,推动社区党建精准细致。规范干部职位分工,凝聚工作合力,全力推动解决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事项落地落实。筑牢阵地之基。办公场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建立便民服务窗口和功能室。设立便民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制度和功能室开放制度,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各功能室工作,常态化为居民提供政策讲解,开展惠民、利民、便民服务。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社区将网格化管理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维护辖区稳定、服务搬迁居民群众、创建平安社区的重要工作,着力构建网格化组织体系、队伍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科学划分4个网格,每个网格建立一个党小组,统筹13家网格牵头单位,推选103名楼栋长,形成“网格长—网格小组长-网格员-楼栋长”四级网格组织体系,平时由社区人员进楼入户、排忧解难,战时236名驻区包抓干部一呼百应、迅速归位,真正实现平战结合、转换灵活。聚焦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治理不缺位,推行“网上建群、网下牵手”模式,形成了社情民意“发现在网格,反馈在网格,解决在网格”的运行模式。去年以来,经摸排反馈各类纠纷信息62起,调处成功率达97%以上;此外,社区还组织开展电梯救援演练1次,消防安全、用火、用电安全培训4次,防电信诈骗宣传3次,参与人数达1200人。

  自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运行以来,社区努力构建“党建为统领、管理为基础、服务为导向、自治为目标”的多网合一社区治理体系,将精神文明、为民服务、综治维稳、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全部纳入网格管理,网格化工作不仅拉近了网格长和居民“心”与“心”的距离,最终实现社区党建全覆盖,为民服务零距离,辖区治理有成效,确保搬迁点长治久安。

打造文明示范小区

  大力倡导文明新风。社区党支部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好媳妇”“好婆婆”“社区好人”“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着力建设小区精神家园,引导居民崇德向善,讲文明、树新风;开展了“讲清小道理、举办小活动、宣传小人物、解决小问题、做好小事情”的五小活动,引导小区居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搭建“相约八点半”议事平台,发挥居民议事作用,制定了涉及“高空抛物、车辆停放、宠物饲养”等“一事一约”,杜绝高空抛物、乱停乱放等行为,让文明意识常驻心田、文明行为蔚然成风。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依托“我们的节日”、新风节日会等载体,开展社区“粽”叶飘香,九九敬老等“我的节日”暨新风节日会活动。建立党性体验室、民俗体验室、非遗文化传承室、书画学习室,推动刺绣、剪纸、戏曲、锣鼓等千阳传统民俗和非遗文化进小区。引导搬迁点居民参加社区组建的自乐班、秧歌队、合唱队、乒乓球队等各类文体团队,组织开展了广场舞、太极拳、抖空竹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了搬迁点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了社区居民。扎实开展“微心愿”征集活动。社区在搬迁点设立“微心愿”收集箱,建立为民服务“项目超市”,推行社区派单、单位接单、联合办单的“三单”管理模式,建立“问题墙+回音壁”办理结果公示机制,把实事办好、实事办实。目前征集居民需求和社情民意53余条、办理居民微心愿46个,建设智能快递箱,解决居民无处收放快递难题;设置代办专岗6个,解决易地搬迁群众“两头跑”难题,把温暖送到搬迁群众心坎上。认真做好志愿服务活动。社区通过“志愿服务”,积极践行“文明行为”。通过吸纳网格员、志愿者、退休党员干部、商铺业主、热心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建立志愿者服务积分制,激活“志愿细胞”,广泛开展立体化、多元化的志愿活动,用“红马甲”倡导“文明美”。截至目前,共有志愿者360人,开展不文明行为劝导、垃圾集中分类、扶弱济困、暖心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有210余人次受益。

深化服务民生质量

  社区不断拓展民生服务体系,开展民生实事、文明创建、居民自治、志愿服务、助老救困、矛盾调解、红色教育、和谐睦邻、物业管理、共驻共建等十大公共服务事项,提升搬迁群众生活质量。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内部管理。社区制定了《社区居民议事公约》《车辆停放规定》《社区不文明行为处置办法》等规约10篇,解决了各小区物业聘用、垃圾乱倒、车辆停放不规范等民生热点问题20余件,使社区治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开展便民服务,增强民生福祉。社区每月常态化开展义务为搬迁点老人理发,受益居民达860人次;为老人开展心理疏导、健康义诊、暖心访谈、“重阳节”主题生日、家政服务等活动36场次,惠及680余人,切实解决老年人所需所求,同时在辖区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的暖心氛围。社区还通过健全完善搬迁居民信息清册,及时掌握居民基本生活情况,与金达莱刺绣专业合作社联合创立了社区工厂,培训人员达3000多人,吸纳300余名留守妇女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家庭收入增长300—5000元,社区工厂先后与55户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累计分红10余万元,带动搬迁群众增收致富。打造特色品牌,助力社区建设。为丰富搬迁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社区依托“小水滴”儿童成长乐园平台,组织开展了系列丰富多样的特色活动,确保孩子们安全、健康、快乐成长。开展暑期安全知识系列讲座2次,由公、检、法、司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以身说法,将安全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提升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举办亲子读书、科技筑梦、趣味运动会、红色文化体验等活动8场次,参与人数达210余人;举办剪纸培训班2期,书法培训班1期,参与人数达80余人;开展农耕文化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2次,参与人数达160余人;让搬迁儿童真正融入自然、亲近自然,沉浸式体验农耕劳作,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西新区社区党支部将持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发扬“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的工作初心,坚持把易地搬迁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继续优化服务、创新举措,深度推进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