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部署 信息平台 学习动态 党员心声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员心声 >>正文

不忘初心 合力共筑“一带一路”建设新局面--潘涛

不忘初心 合力共筑“一带一路”建设新局面

来源:机关党委 作者:管理员 点击量:1,000 发表时间:2017-12-27 08:50
    党的十九大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党章,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建设、坚定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彰显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这也要求党员干部不能只关注内部事务,而应该更具全球视野,能够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结合起来。作为一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亲历者、工作者,我深感荣幸,也感到责任重大。通过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认真研读和学习,让我对进一步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下面我谈一点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世纪工程和系统工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这既是对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开放政策实践成果的积极肯定,也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战略确定了更加明确的目标,特别是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挥开放引领作用。
    “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意味着不能将对外贸易孤立确定为对外开放政策的唯一内容,而是在投融资、生产、网络服务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构建起交流融合格局,为包括生产高新技术等要素贸易交流提供新的可能,为交流融合创造新的制度平台、新的贸易范畴。
    “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就是推动与沿线国家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以符合中国和沿线国家的根本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实现沿线各国在经济、能源、贸易等各方面多元化发展。
    “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这为我省进一步对外开放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起步,由东向西渐次推进,我省作为内陆地区,这些年来,对外开放取得长足进步,但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较,仍较薄弱。“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联通了中国与沿线国家,也为我省进一步对外开放提供了联通的物质条件与政策条件。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我省将逐步从开放末梢走向开放前沿,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空间将会更加广阔。
    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陕西的责任担当和历史机遇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形成了向西开放的坚实基础,正处在打造西部科学发展新引擎、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等重大使命的追赶超越新阶段。“一带一路”倡议改变了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对外开放格局,使陕西从内陆腹地跃升为向西开放的前沿,从国家“大后方”跃升为东西双向开放的重要承接地。陕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一是思想解放、追赶超越的机遇。陕西关中平原自古便是“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多饶”的“天府之国”,自然环境好、地理条件优越等优势,也使陕西人形成了思想意识封闭保守的特点,因此陕西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温不火,持续平稳。在经济新常态下,陕西亟需形成开放型思维、全球化视野,以开放型发展理念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追赶超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掀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的高潮,让我们有了更多与先进理念、制度、文化接轨的机会,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打开了向西开放、重振丝绸之路雄姿和风采的大门。
    二是对外开放、转型发展的机遇。陕西地处内陆,不沿边,不沿海,在世界各国经济相互高度依存的21世纪,最大的制约就是与国内外市场的沟通连接不畅。“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陕西提供了扩大对外开放、寻找合作机遇的空间。我们将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加快优势企业和产业“走出去”步伐,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产业链和供应链,打响陕西品牌;积极吸引先进技术和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管理人才,弥补我省产业短板,加快建立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参与各类合作平台与磋商机制,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三是民心相通、促进融合的机遇。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尤为重要。古代丝绸之路曾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交往历史中写下重要篇章,为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陕西与沿线国家历史渊源深厚,是华夏文明传播域外的重要枢纽,也是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天然桥梁。通过举办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各类国际会议、展览、论坛、赛事,将持续提升陕西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向世界讲好“陕西故事”,把“陕西故事”传播更远,将进一步扩大华夏文明的影响力。
    三、在“一带一路”大格局中推动陕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工作实处,推动我省“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着力点。
    一是加强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有关多边组织的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暗流涌动的国际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结合我国自身产能、技术及资金优势等,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尽管“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为新兴经济国家,在贸易规范、贸易政策等方面还不尽完善,但稳步推进合作交流,会为我省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储积许多宝贵的发展经验。通过参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地区共享改革发展红利,将为我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走向世界舞台打下牢固基础。
    二是改善优化我省投资环境,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就国家层面而言,我国实现开放型经济,就要从贸易大国向投资大国转型;就省级层面而言,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不仅要走出去,更要引进来,扩大外资利用规模,提高外资利用率。我省是中国内陆几何中心,在外商投资方面逊色于沿海开放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要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重中之重,要全力构建投资贸易磋商机制,努力打破以往贸易发展的制约瓶颈,将贸易便利化、贸易自由化从理论设想,逐步转化为贸易实践。进一步在海关、检验检疫、运输物流、电子商务等诸多领域建立密切的沟通合作机制,加强对社会的信息沟通发布等,多措并举,积极优化投资环境,不断深化投资便利化改革,助力我省全方位对外开放。
    三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是发展,提升产业实力并助推产业技术升级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之路。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我省产业发展既要扩规模又要提质量,是机遇,更是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国家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甚至初期,一些国家有一定的工业化基础,但在一些关键工业领域还缺乏独立设计制造的技术能力。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产品结构上存在互补性,产业结构上存在着承接关系,因此,要牢牢抓住这一机遇,以产业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四是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加大市场调节作用。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层面,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梯度转移,只有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才能使陆海两条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把中国同亚欧国家的互利合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因此,要依据我省发展实际,充分激发民间投资主体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夯实新时代地缘战略合作的民间基础,从而使共商共建的“一带一路”更具弹性、更加开放,促使“一带一路”真正成为构建平衡、多元、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载体。
    五是加大人文交流力度,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涵。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文化底蕴深厚,却在2018年“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与投资重点项目中仅有一席,这提醒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新引领,注重固本培元,充分发挥我省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新文化业态,加强对外文化贸易和文创产品的开发,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合作,进一步扩大我省文化贸易,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让我省文化走出去。
    明年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作为一名老党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引领,学思践悟,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系统谋划全省“一带一路”工作,要以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劲头抓重点任务落实,为陕西打造“一带一路”五大中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